2012年2月11日星期六

Quant简介 (转载)

现有一墙街(WALL St.)买买提基金公司和国营海淀区第一浆糊厂, 咱们做个比较看.

简单说说为啥我用捣浆糊来做比较, 浆糊一捣就一片馄饨, 捣快点那就是湍流, 那个可复杂了, 股票价格也差不多, 一团浆糊. 学术而言, 矿工们解的偏微分方程其实就是浆糊桶里的热传导方程和浆糊扩散方程. 瞧矿工们(quant)们和浆糊工程师不管从表观和本质上都是兄弟阿.

假设: 浆糊生产工艺很不成熟, 浆糊产品种类又很多. 这个假设很重要!从我这个21世纪的工程师角度来看, 矿工们简单的说就是200年前的浆糊厂工程师.

前台(front desk, 我胡乱翻译的中文, 听着很毛阿): 浆糊厂生产部, 制造利润的部门.交易员(trader), 坐台的: 生产部师傅. (为啥叫师傅不叫操作工, 参见假设).矿工(quant): 浆糊工程师.

先说说矿工们干啥, 首先记住, 他们是工程师, 更重要的是他们是生产工艺很不成熟的浆糊厂的工程师. 所以师傅们经常不怎么X他们, 因为他们认为经验很重要. 这个区别于现代化流水线浆糊厂, 那儿没有师傅都是操作工, 工资地位都比工程师差, 日常工作更是受工程师差遣.

其次, 既然是工程师, 需要很强的数理背景, 高学历. 矿工们干的事情就是企图设计条流水线式的标准工艺. 但是很难. 他们要给浆糊产品(derivatives 金融衍生工具)的建立产品模型和工艺(pricing 定价). 他们从大学学了一点最理想化的全混流模型就企图指导师傅们捣浆糊, 但是一旦哪天师傅一根烟掉进浆糊桶里了, 工程师就傻眼了, 师傅们只好根据自己的经验来捣了, 还有, 工程师们的浆糊桶传热模型建的再好, 很难预料哪天师傅老婆被帅哥泡了心情不好, 捣起浆糊来不专心. 等等….

再来看看矿工们分类, 在生产部的工艺工程师, desk quant, 直接和脾气大的师傅们打交道, 师傅们虽然瞧不起矿工, 但是有时候也需要矿工们计算一下浆糊桶的温度和浓度什么的. 偶尔心情好的时候, 操作参数也让矿工们算算. 研发部的工程师, 他们主要做研发,开发新浆糊, 开发浆糊新工艺, 根据研发部本身的特性, 他们的工作比较理论化, 也许大多没用. 但是一旦他们认为搞出新东西来了, 就必然要在生产部里实践一下. 这个时候需要技术发展部的工程师们来干活了, 他们把研发部比较理想的lab的东西转化为生产部可行的操作. 要中试什么的. 还有很多功能分类, 比如有些quant专门负责浆糊桶的维护 (quant developer), 那他需要很强的关于浆糊桶的知识(CS).

现在看看矿工们需要什么知识:

金融/浆糊: 既然你要设计模型来捣浆糊, 你总该知道浆糊是怎么回事吧.

概率, 统计, 随机过程: 没办法, 浆糊桶里都是湍流, 太复杂了, 就当是随机变量吧, (比如股票价格, 大家偶尔看到的股票价格曲线都是怕今世症患者画的曲线一样抖动的厉害吧). 那只要用概率和统计了, 今天和明天又不一样, 于是需要随机过程.

Stochastic calculus: 既然变量都是随机的, 就没法微分, 关键是人家随机量dz和大伙知道的dt趋向无穷小的速度不一样. 所以普通求导的时候极限不收敛. 于是大伙换一种玩法. 区别于众所周知的大学微积分. 人家没有微分, 但可以变着法子积分

编程C++: 干吗要用C++, 不就解方程嘛, 又不是编商业软件, 学校里大家喜欢用简单的fortran来解方程阿. 这我也不知道. 大概早期的矿工们习惯了这玩意, 又听说, 除了解方程还要写的系统啥的(这个FORTRAN就差了)

解方程: 大家知道所谓模型就是一堆方程, 矿工们的核心方程是stochastic differential equation, 这玩意有几种解法. 一个转为偏微分方程PDE, 这玩意大家知道没几个分析解, 于是要数值解, 有限差分咯. 一个是改变概率(前面说了浆糊太难捣了,都是随机变量, 需要概率来支撑), 将很难算的湍流流动转为层流. 于是有公式好套啦.哈哈.. 还有一个干脆就蒙特卡罗模拟, 直接模拟股票价格. 类似于你直接放个跟踪器到浆糊桶里跟踪流场. 总之, 这个行业工程师不好混. 因为浆糊工艺太不成熟了, 还很依赖于师傅们的经验和临场发挥. 呵呵..

投行知识普及贴 (转载)

不少网友对投行以及其它金融行业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不过有不少道听途说的传闻并不可信。而且很多帖子对一些概念定义比较混乱,不少人甚至对投行干些什么都不甚清楚。我在这里科普一下,众位大牛不要见笑。这个帖子侧重于介绍金融的一些职业分工,以及简单的职业道路介绍。

整个金融行业大致分为buy side和sell side两大类。sell side做的主要是把各种asset变成各种金融产品,提供给市场。sell side主要指的是通常意义上的投行。投行内部结构也很复杂,按照产品分大致分为fixed income和equity两大类。按照业务分大致分为IBD,sales&trading,equity research,asset management(这部分和buy side性质是类似的)等。IBD是最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靠近的是corporate一边;sales&trading主要进行产品销售和交易,有时候投行会扮演market maker的角色以保持市场
的流通性。

Buyside主要进行的是投资管理的业务,所以也称为IM(investment management)或者AM (asset management),主要由各种机构投资者组成,包括mutualfund,hedge fund,pension fund等等。

就career path来说,很难说谁好谁不好,关键看每个人的特长和个性。IBD适合工作热情高涨,吃苦耐劳的人。sales适合善于人际交往的人。trading适合能承受巨大压力,并且对市场感觉敏锐的人。equity reasearch适合做事踏实的人。一般来说IBD career path比较按部就班,需要熬年头,能熬上去的不仅需要良好的业务能力也需要强健的体魄。trader careerpath风险很大,可能在2年之内就毁了前程,也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平步青云。我知道一个顶尖的trader从associate升到director只用了2年。sell side equity research行业前景有一定问题,因为regulation越来越倾向让research保持独立性以保护投资者。

Buyside总体来说lifestyle比sellside好,收入也超过sellside。不过,进buyside也远远难于进sellside。

注:当今金融产业之庞大和复杂远远超过常人想象,在整个金融产业链上还有着很多细分的行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Hedge fund中文翻译成“对冲基金”,这个翻译是准确的。不过有意思的是,现在主流的hedge fund往往做的不是hedge,相反很多hedgefund对一些市场趋势进行大胆的speculation(中文是投机,贬义词,英语的原意是中性的,是hedge的反义词,表示承担风险而获取超常的收益)。如果把hedge fund和国内的情形联系起来看,更准确的翻译应该是“私募基金”。这个意义上而言国内存在hedgefund已经已经有些年头了,只不过因为法律界定而没有露出水面。现在管理层正在进行私募基金合法化的进程,应该很快就能成为正大光明的一支金融力量。(国内现在往往把PE翻译成“私募基金”是不准确的,下文还有相关论述)

在成熟市场上hedge fund通常是相对于mutual fund而言。其差别是:mutualfund是公开招募,并且公开交易的开放型基金。国内市场上交易的开放型基金大多数属于mutualfund。而hedge fund则大多是私下招募,并且封闭的基金。

在全球金融市场,hedge fund已经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角色。从东南亚金融危机到最近两年的商品期货的超级牛市都可以见到hedgefund的身影。由于hedge fund收益率普遍高于mutualfund,最近几年全球范围的hedge fund都取得了快速的成长。再加上全球性资本过剩,现在几个billion的fund都算很小的。

稍微提一下对冲的概念。对冲是一种控制金融风险的手段。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买了100股股票,然后又担心股票下跌,你就可以再买一个认沽100股的期权(put option)进行对冲。最后无论股票怎么跌,最差的结果就是你以put option的执行价(strike)卖掉手中的股票。

和对冲相关但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是套利(arbitrage)。套利是指把所有相关风险完全对冲掉以后可以获取的无风险收益。比如说中国银行的美元牌价是8,门口黄牛的牌价是7.8,你可以用7.8人民币从黄牛那里换1美元,随后马上拿一美元换给BOC变成8元人民币,毫无风险的赚了0.2元。

就职业而言buy side和sell sidelink最多的是trading desk。双方的人马几乎是对应的。基本上都设有:trading,structure和research几块。一般来说sellside研究力量更为强大,buyside很多基本信息都依靠sell side取得。sell side structure侧重的是如何将金融产品合理定价,而buy side侧重于如何搞出模型更好的预测市场的变化。(本质是一样的)双方的trader做的事情倒是殊途同归。

当投行根据buy side要求设计出金融产品后,双方达成交易。然后投行一般会尽快地通过相关交易对冲产品风险,而buy side这时候一般是“一切尽在掌握”,因为买到手中的产品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而订制的。这时候,双方是合作伙伴关系,大家赚自己的利润。另外有些时候,投行也会take position,这种时候双方都是market player,关系也就变成你死我活的博弈了。

把业务上的link讲完后,职业上的link也就水到渠成了。双方trader作的事情十分接近,互相之间的跳槽也就十分普遍。research而言,投行的比较focus也比较辛苦,所以一般更加愿意往buyside跳,不过buyside本来也不需要很多的research,跳槽并不容易。structure是双方都需要的,虽然侧重不同,但都是通的,互相之间都有跳。

上面说的都是投行的市场一头。回过头说IBD(传统投行业务),更多的是和企业打交道,而不是和市场打交道。反之,buy side都是和市场大交道。所以IBD一般不容易转buy side。

由于国内这些年出现了很多成功风投的案例,大家已经不太陌生,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PE。国内很多地方把PE(private equity)翻译成“私募基金”,这显然是不熟悉金融市场的人“顾名思义”所致。诚如上文所述,私募基金接近于hedge fund的概念(相对于mutual fund)。而PE是一个相对于public equity的概念。我个人将其翻译成“非上市融资”,现在国内比较被认可的翻法是“私人股权融资”。

现在vc/pe是一个很时髦的词,无论在美国还是在国内。在美国火爆的原因是最近几年PE的收益率都明显好过public market,导致PE的规模快速膨胀。在国内火爆的原因就比较复杂了。

其实现在vc/pe差异已经不是十分明显,很多时候人们把VC看成是pe的一种。如果进行划分的话,二者主要区别在于对targetcompany投资阶段的不同。vc主要投资于公司发展早期,从种子阶段到上市前不等。而pe主要投资于有稳定现金流,business model比较成熟的公司。PE最经典的做法是LBO(leverage buyout),核心是将现金充沛而又失去发展动力的上市公司goprivate,通过大财务杠杆使公司有紧迫感,从而为股东提供更大的收益。

喜欢看电影的朋友一定知道《风月俏佳人》,其中理查基尔干的就是PE。片中罗伯茨问他你到底是干嘛的,回答颇为经典:“总而言之我干的就是把一家公司买下来,然后再拆成一块一块卖”。(注:这只是PE做法的一种,并不是全部)


vc/pe是金融市场中最直接和企业打交道的分支。vc做的是整天看business plan(bp),从中找出有前途的bp以及执行团队,随后进行价值评估以及投资。根据公司不同,有些vc会强烈的参与公司经营管理,有些则没有。pe更多的是寻找有前途的被收购公司,并且进行金融改造。vc/pe最终的的目的都是找一个更好的价钱把公司股份卖掉推出,从而进入新的循环。具体操作方法VC/PE在其他很多地方都是不同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一步讨论。

现在可以把金融产业链简单的串一串。在一个企业IPO之前,公司都是private的,这一阶段可以参与融资的就是VC/PE。当企业需要上市,这时投行就参与进来,对公司价值进行精确评估,然后公开招募。这时候,企业自己或者vc/pe提供的股份是原材料,投行将其加工成金融行业认可的“股票”。公开上市前后,buyside就会进行认购。接下来就是二级市场上的各方博弈了。

金融的原始定义是为买足企业发展需要进行的各种融资,因此金融必定有企业和市场两级。企业这级是金融行业的生存之本,市场这级可以看作金融行业发展壮大的动力。投行作用是金融产业链的hub,一端联系着企业,另一端联系着市场。企业这端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说资本主义出现后的几百年都没有太大的变化。而市场这一端则越来越庞大并且趋向虚无。很多衍生金融产品最早的出现是为了满足风险公职的需求,但很快变成一些豪赌的利器。会计师事务所的地位是保证企业(无论private or public)企业原始数据的真实性,从而使其他机构可以对企业价值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如果没有会计师的存在,整个金融行业就会陷入一片混乱。因而会计师有“经济警察”之称。

整体而言,金融业连接企业一端的工作核心更侧重于对于企业价值的评估,金融连接市场一段的工作的核心侧重于市场风险的控制以及对市场方向的判断。因为对技能要求的不同,两端互相转都比较困难。相反,只要在金融产业链的同一端,转行至少都是有逻辑上的可行性的。

美国交通罚单解密

以下经验都基于本人在纽约市的经验而谈,如有出入,敬请谅解并另行考证。 在美国纽约生活了十年,开车到现在也差不多有7年的时间了。相信每个人的驾车史,特别是对于刚来美国的新移民,总难免受到交通罚单的困恼。 之前我也有提到过罚单的 博文 ,这次主要是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给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