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主动收入?就是工作才有收入,不工作就没有收入。用自己的时间、脑力及体力去换取收入的一种方式。很多人早九晚五的上班就是主动收入最普遍的一种形式。
什么是被动收入?就是不工作也能赚钱、睡觉也能赚钱、无论身处何方,照样都能有收入。通俗点来说,就是靠投资,靠钱来生钱。
为什么被动收入更好?很简单,主动收入一般会受时间、地点、身体所限制;而被动收入相对就更加自由。俗话说就是躺着也能挣钱。
实现被动收入的几种方式:
如果你有钱,那就靠投资股票、房地产、商业项目,依赖经济规律让你的钱生钱、利滚利。这就是为什么富人会越富的道理,欧耶~~~
当然了,本文主要谈论的还是针对大部分的普通人而言,如何建立自己的被动收入 ?
1. 股票:普通人也可以做股票、再少的本金也可以做。买具有潜力的个股、各类基金都是比较推荐的做法。当然了,股票里面的水太深,风险与收益的权衡,以后有空再细聊股市。投资股市的确就是最简单的一种被动收入。相对于存低利息的银行,低风险的股市投资例如S&P 500,平均每年的回报率是8%左右,已经是非常好的收益了。相当于1万本金,一年可以有8百的收益,这钱放那,睡觉就赚了。
2. 房地产:这个相对于股票来说,本金的门槛就要高那么一点了。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拿出首付以及能够获得贷款的。不过相对于股市来说,房地产一直都是另外一个稳定的被动收入方式。特别是我们华人,都是比较热衷于买卖房地产的,除了居者有其屋的传统观念外、房地产带来的财富增长更是深深地吸引着我们。全世界的富豪90%都是发家于房地产领域。纵然经济周期有起伏,但是只要社会稳定、房地产的平均增长趋势还是很可观的。
3. 新型资产:这几年最火的新型资产就属于比特币一类的区块链加密货币,不了解区块链的,大可自己Google百度,我就不在这里累述了。这几年,特别是2017年,以比特币为首的一系列加密货币迎来了一个上涨的周期,从几百美元一路上到近2万美元的价格,现在虽有回落,但是也有近1万美元,实在让人大呼看不懂。不过对于那些区块链技术的推崇者来说,这就是他们对于这种技术、这种资产的信心表现。所以,如果你能够关注类似新型资产的话,说不定就能够搭上了这列疯狂的列车。
4. 用知识:以上几种被动收入的方式都是需要一定本金、眼光和魄力的。那除此之外,最扎实、最安心,也或是最能够带来乐趣的被动收入方式那就是用你的知识来赚钱。几年前,付费知识这个概念就开始流行,把自己的知识以互联网的方式传递出去,为什么一定要强调互联网呢。因为最开始的知识分享必须是面对面的,例如课堂讲课、培训、讲座等。这样形成不了被动,因为你必须人在场、时间投入。但是借着这几年互联网以及硬件、特别是手机的发展和普及,让我们的信息传递、知识分享更加快捷方便,也让我们利用网络效应把被动收入变为可能。知识的几个载体:
文字:把你的知识编写成文字,放在博客或是出版ebook,通过广告或是版权,不断地为你带来收入。
图片:如果你爱好摄影、或是设计师,通过售卖版权,为您带来收入
视频:大家都比较熟悉的YouTube,录制完视频上传后,通过你的观众和Google的广告分成、也可为你带来可观的被动收入。
最重要的就是你要有知识内容,然后通过一个平台分享给更多的人。通过广告赚钱的YouTube、博客,还有知识付费的平台,例如得到、分答。
另外一种方式更大,难度也更大,那就是创建一个平台,让内容的创建者和接受者(例如分答)、或是产品的提供者和需求方聚(淘宝、交易平台)聚集在一起,雁过拔毛,交易分成。但是实质上也是被动交易的一种。
无论是哪种载体、哪个平台、只要你的内容流行,有专业性、趣味性或是提供独到的服务,利用24小时无地域差别的互联网特性,都将会成为你很棒的被动收入管道。
最后再强调一下,什么是被动收入?就是你的赚钱不受时间、地点、身体所限制。
2018年7月30日星期一
2016年2月1日星期一
两融余额
新闻里面说到两融余额连续下降?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对于市场和投资的解析又是怎样呢?
首先什么是两融?
两融就是指融资融券,两融业务指的是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
融资交易就是投资者以资金或证券作为质押,向券商借入资金用于证券买卖,并在约定的期限内偿还借款本金和利息;我认为是在看涨趋势下的操作手法。
融券交易是投资者以资金或证券作为质押,向券商借入证券卖出,在约定的期限内,买入相同数量和品种的证券归还券商并支付相应的融券费用。只有在预期股市下跌的情况下,才会进行融券交易。
两融业务都包含“融”字,两种业务投资者都要提供一定的担保和支付一定的费用,并在约定期内归还借贷的资金或证券。
其次什么是两融余额?
融资余额指投资者每日融资买进与归还借款间的差额。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
融券余额指投资者每日融券卖出与买进还券间的差额。融券余额增加,表示市场趋向卖方;反之则趋向买方。
两融余额的升与降对于市场和投资的判断怎样?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个人理解是,这边的两融余额,包含了融资与融券,但是两者对于市场的趋势的显现又是截然相反的,一开始有点困惑。但是拿到两融数据看一下,还是比较清楚
融资融券余额 = 融资余额 + 融券余量
根据新闻的报道,也应该是两融余额的下降预示市场的冷淡。
哪里可以查询到两融余额?
上海证交所两融查询: http://www.sse.com.cn/market/othersdata/margin/sum/
深证证交所两融查询: http://www.szse.cn/main/disclosure/rzrqxx/rzrqjy/
首先什么是两融?
两融就是指融资融券,两融业务指的是融资交易和融券交易。
融资交易就是投资者以资金或证券作为质押,向券商借入资金用于证券买卖,并在约定的期限内偿还借款本金和利息;我认为是在看涨趋势下的操作手法。
融券交易是投资者以资金或证券作为质押,向券商借入证券卖出,在约定的期限内,买入相同数量和品种的证券归还券商并支付相应的融券费用。只有在预期股市下跌的情况下,才会进行融券交易。
两融业务都包含“融”字,两种业务投资者都要提供一定的担保和支付一定的费用,并在约定期内归还借贷的资金或证券。
其次什么是两融余额?
融资余额指投资者每日融资买进与归还借款间的差额。融资余额若长期增加时,表示投资者心态偏向买方,市场人气旺盛,属强势市场;反之则属弱势市场。
融券余额指投资者每日融券卖出与买进还券间的差额。融券余额增加,表示市场趋向卖方;反之则趋向买方。
两融余额的升与降对于市场和投资的判断怎样?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个人理解是,这边的两融余额,包含了融资与融券,但是两者对于市场的趋势的显现又是截然相反的,一开始有点困惑。但是拿到两融数据看一下,还是比较清楚
本日融资余额(元) | 本日融资买入额(元) | 本日融券余量 | 本日融券余量金额(元) | 本日融券卖出量 | 本日融资融券余额(元) |
528384301655 | 14080422778 | 353673284 | 1485180379 | 17458549 | 529869482034 |
融资融券余额 = 融资余额 + 融券余量
根据新闻的报道,也应该是两融余额的下降预示市场的冷淡。
哪里可以查询到两融余额?
上海证交所两融查询: http://www.sse.com.cn/market/othersdata/margin/sum/
深证证交所两融查询: http://www.szse.cn/main/disclosure/rzrqxx/rzrqjy/
2014年12月31日星期三
2014理财投资之路
我也来写写我的2014投资之路,确切的说应该是2014年下半年才开始的投资之路。
2014年,三十而立,过去的三十年没有任何投资的觉悟,或多或少是因为家人在股市中的惨痛教训,让我一时对股市深恶痛绝,势不两立。但是面对着来自生活,家庭,工作的多方压力,以及三十而立期盼的改变,让我放下旧仇故怨,重新认识起股市,更确切点应该是理财。
一个人一生的成功固然离不开自身的天赋与努力,但是也离不开运气和客观因素。走出校园、踏进职场的时候,或许已经决定了一半的成功,但是事业上的成功并不代表一切,公司会有变故,自身或有改变;太多的不定因素,让我们急需未雨绸缪般的危机处理;我喜欢这样子的比喻,一个人在经济上的成功就好比是一个人走路,稳定的工作,逐步的升迁是可以给你带来不错的收入,但这个是主动的收入,一条腿而已;另外一条腿叫做被动收入,通俗点来说就是“钱生钱”的艺术。一个健康的经济收入,应该是两条腿相辅相成的,这样才能更加稳定安全地跨过人生的每个阶段,事业期、退休期、养老期;无论是高峰还是低估,你都能有更加完善保险的体系支持着你的经济,特别是当你有家庭的时候,更需要这种思维。
2014年年首定目标的时候,并没有将理财投资的计划放在里面;也不确定从什么时候开始,突然就觉悟了,从开始阅读理财投资的书籍、注册雪球、加入投资群、开通各种投资的账号,短短半年时间我就整装待发、迫不及待地开启我的理财投资之路;说来也是极其惭愧和懊悔的,前三十年或多或少地也接触到一些投资理财的信息和机会,但是就是不开窍,可能就是所谓的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时间到了,就醒悟了;
重新翻起早已耳熟能详的《穷爸爸富爸爸》,让我认识到了理财的重要性,和工作之外成功的可能性;加入了论坛的投资群,让我认识到了各位大牛的各显神通;来到雪球,让我领略到了各种不同的投资理财风格;各种投资账号的注册,让我也开始跃跃欲试起来。
投资理财有不同的渠道与方法,结合自己的情况,整理一套初步的投资组合;组合提出根本还是因为需要有一个风险分散的思维;
美国:
401K:
401K是在美国工作的一个福利,能够抵税以及公司会有匹配;这块来讲,我的计划是只cover公司最大的match百分比,将投资定性为保守安全型;
Vanguard RIA:
将自己的之前公司的401K导到了Vanguard,有更多的投资品种可以选择;因为总量也不是很多,所以就选几个综合表现稳定的基金,为保守安全性投资;
Stock Account:
在公司开的股票账户,目前只有导入少量的资金,买了一个股票,小套;以后我想这个应该是作为我在美国的进攻型投资的一个主要渠道,当然,作为一个无论是理财还是股票的菜鸟,我开始的策略可能会选择稳定分红类股票,通过分红做长远的投资打算;极小部分可以尝试分析过后的激进投资;
房产:
美国自08年次贷危机以来,房市一路下滑到2012年低谷,但是2013年开始已经逐步回暖;只可惜,生在危机中的普通人,少有觉悟危机与机遇并存的道理,包括我自己;今年下半年开始下定决心开始着手买自己在美国的第一套房子,好饭不怕晚;当然,买房不同于买菜,陆陆续续看了半年的房子,从一窍不通一抹黑,到基本了解市场行情和自己的定位,也算没白忙活;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已经结束,加息的预期在2015年中,所以趁升息之前,把房子搞定也算是房产投资的第一步;至于以后不动产方面的投资,倒并不是说现在有多少实力拓展,但是介于对于美国房市危机后重振,历史上的稳定性,以及自己所在区域的发展信心,我还是希望将之化为自己投资版图中的一块;
其他:
钱生钱固然美好,但是首先得要有钱才行;基于开源节流的原则,在家庭整体收入与开支方面,还需要有更好的规划和努力。开源:信用卡、代购、微创;节流:记账、优惠、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中国:
理财:
感谢雪球,在理财特别是股票方面对我的开窍,也特别感谢David,辛巴两位,让我对于投资理财有个更快捷的入门;从朋友推荐,我开始看David的《低风险投资之路》,了解到高收益的投资也可以低风险,通过不同的等级的提升,慢慢扩展自己投资的渠道与能力,在低风险中谋求高收益;当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近期的目标定为债券与P2P,熟悉债券的属性与大势的关系,寻找靠谱的P2P平台,进行小额的投资尝试;
股票:
进驻雪球,认识到了更多的大V,也让我对于股票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作为所有理财投资里面风险最高同样也是收益最高的渠道,自己不可以因噎废食;相信通过自己的学习与摸索能够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操作方法,不求能在股市中翻江倒海,但求能够成为这片残酷战场上的一名勇士;要成为一名勇士,当然少不了装备自己,已经拜读辛巴老师的《重剑无锋》和《百箭穿杨》,唐朝老师的《手把手教你读财报》也已经预定,很多东西可以站在借着巨人的肩膀,让自己事半功倍,但是无论读书多少,能够真正领悟还需自己的不同努力与尝试摸索,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11月底,我拥有了自己的股票的账户,起始资金不多10万,用老婆的话说,最多10万,赚多少是你的本事,就算全亏了也就10万块,多了不许;很好,至少这已经在整个家庭的经济体系中有了一个最安全的底线。在这里我也要感谢上帝对于我的眷顾,让我这个菜鸟,一脚踏进股市,迎面就有一阵风吹来,依靠着各位大V的指点,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有了不错的收益;当然,或许能够借着这轮牛市的开启,能够进一步获得不错的收获;但是也要清楚地认识股市的风险,力求在牛熊之中,摸索寻求,不断装备自己,提升自己;
其他:
国内的投资更加多样化,机会也更多,虽然近期不能回国发展,但是自己也可以多联系、多关注国内、家乡、身边的一些投资机会;当你有理财投资的思维的时候,你看问题的观点就会不一样;另外,结合自己的IT专业,可以尝试量化投资,拓宽自己的视野,熟悉技术,融会贯通中美投资的手段,这可以是个长远的目标,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但是我越来越觉得这是一条适合自己的长远之路。
最后,虽然这只是自己2014年理财投资方面的总结,在这里也稍带一下自己的家庭与工作;过去的2014充满变化与挑战,在不断的磨砺中行走,但是还是要感恩,当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的时候,会得到上天的帮助。在“震荡中”整理,完善自我,行走在健康盼望的道路上,2015,会更好!
2014年12月31日11:35晚
写于美国纽约
2014年,三十而立,过去的三十年没有任何投资的觉悟,或多或少是因为家人在股市中的惨痛教训,让我一时对股市深恶痛绝,势不两立。但是面对着来自生活,家庭,工作的多方压力,以及三十而立期盼的改变,让我放下旧仇故怨,重新认识起股市,更确切点应该是理财。
一个人一生的成功固然离不开自身的天赋与努力,但是也离不开运气和客观因素。走出校园、踏进职场的时候,或许已经决定了一半的成功,但是事业上的成功并不代表一切,公司会有变故,自身或有改变;太多的不定因素,让我们急需未雨绸缪般的危机处理;我喜欢这样子的比喻,一个人在经济上的成功就好比是一个人走路,稳定的工作,逐步的升迁是可以给你带来不错的收入,但这个是主动的收入,一条腿而已;另外一条腿叫做被动收入,通俗点来说就是“钱生钱”的艺术。一个健康的经济收入,应该是两条腿相辅相成的,这样才能更加稳定安全地跨过人生的每个阶段,事业期、退休期、养老期;无论是高峰还是低估,你都能有更加完善保险的体系支持着你的经济,特别是当你有家庭的时候,更需要这种思维。
2014年年首定目标的时候,并没有将理财投资的计划放在里面;也不确定从什么时候开始,突然就觉悟了,从开始阅读理财投资的书籍、注册雪球、加入投资群、开通各种投资的账号,短短半年时间我就整装待发、迫不及待地开启我的理财投资之路;说来也是极其惭愧和懊悔的,前三十年或多或少地也接触到一些投资理财的信息和机会,但是就是不开窍,可能就是所谓的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时间到了,就醒悟了;
重新翻起早已耳熟能详的《穷爸爸富爸爸》,让我认识到了理财的重要性,和工作之外成功的可能性;加入了论坛的投资群,让我认识到了各位大牛的各显神通;来到雪球,让我领略到了各种不同的投资理财风格;各种投资账号的注册,让我也开始跃跃欲试起来。
投资理财有不同的渠道与方法,结合自己的情况,整理一套初步的投资组合;组合提出根本还是因为需要有一个风险分散的思维;
美国:
401K:
401K是在美国工作的一个福利,能够抵税以及公司会有匹配;这块来讲,我的计划是只cover公司最大的match百分比,将投资定性为保守安全型;
Vanguard RIA:
将自己的之前公司的401K导到了Vanguard,有更多的投资品种可以选择;因为总量也不是很多,所以就选几个综合表现稳定的基金,为保守安全性投资;
Stock Account:
在公司开的股票账户,目前只有导入少量的资金,买了一个股票,小套;以后我想这个应该是作为我在美国的进攻型投资的一个主要渠道,当然,作为一个无论是理财还是股票的菜鸟,我开始的策略可能会选择稳定分红类股票,通过分红做长远的投资打算;极小部分可以尝试分析过后的激进投资;
房产:
美国自08年次贷危机以来,房市一路下滑到2012年低谷,但是2013年开始已经逐步回暖;只可惜,生在危机中的普通人,少有觉悟危机与机遇并存的道理,包括我自己;今年下半年开始下定决心开始着手买自己在美国的第一套房子,好饭不怕晚;当然,买房不同于买菜,陆陆续续看了半年的房子,从一窍不通一抹黑,到基本了解市场行情和自己的定位,也算没白忙活;美国量化宽松政策已经结束,加息的预期在2015年中,所以趁升息之前,把房子搞定也算是房产投资的第一步;至于以后不动产方面的投资,倒并不是说现在有多少实力拓展,但是介于对于美国房市危机后重振,历史上的稳定性,以及自己所在区域的发展信心,我还是希望将之化为自己投资版图中的一块;
其他:
钱生钱固然美好,但是首先得要有钱才行;基于开源节流的原则,在家庭整体收入与开支方面,还需要有更好的规划和努力。开源:信用卡、代购、微创;节流:记账、优惠、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中国:
理财:
感谢雪球,在理财特别是股票方面对我的开窍,也特别感谢David,辛巴两位,让我对于投资理财有个更快捷的入门;从朋友推荐,我开始看David的《低风险投资之路》,了解到高收益的投资也可以低风险,通过不同的等级的提升,慢慢扩展自己投资的渠道与能力,在低风险中谋求高收益;当然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近期的目标定为债券与P2P,熟悉债券的属性与大势的关系,寻找靠谱的P2P平台,进行小额的投资尝试;
股票:
进驻雪球,认识到了更多的大V,也让我对于股票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作为所有理财投资里面风险最高同样也是收益最高的渠道,自己不可以因噎废食;相信通过自己的学习与摸索能够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操作方法,不求能在股市中翻江倒海,但求能够成为这片残酷战场上的一名勇士;要成为一名勇士,当然少不了装备自己,已经拜读辛巴老师的《重剑无锋》和《百箭穿杨》,唐朝老师的《手把手教你读财报》也已经预定,很多东西可以站在借着巨人的肩膀,让自己事半功倍,但是无论读书多少,能够真正领悟还需自己的不同努力与尝试摸索,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11月底,我拥有了自己的股票的账户,起始资金不多10万,用老婆的话说,最多10万,赚多少是你的本事,就算全亏了也就10万块,多了不许;很好,至少这已经在整个家庭的经济体系中有了一个最安全的底线。在这里我也要感谢上帝对于我的眷顾,让我这个菜鸟,一脚踏进股市,迎面就有一阵风吹来,依靠着各位大V的指点,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有了不错的收益;当然,或许能够借着这轮牛市的开启,能够进一步获得不错的收获;但是也要清楚地认识股市的风险,力求在牛熊之中,摸索寻求,不断装备自己,提升自己;
其他:
国内的投资更加多样化,机会也更多,虽然近期不能回国发展,但是自己也可以多联系、多关注国内、家乡、身边的一些投资机会;当你有理财投资的思维的时候,你看问题的观点就会不一样;另外,结合自己的IT专业,可以尝试量化投资,拓宽自己的视野,熟悉技术,融会贯通中美投资的手段,这可以是个长远的目标,需要更多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但是我越来越觉得这是一条适合自己的长远之路。
最后,虽然这只是自己2014年理财投资方面的总结,在这里也稍带一下自己的家庭与工作;过去的2014充满变化与挑战,在不断的磨砺中行走,但是还是要感恩,当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的时候,会得到上天的帮助。在“震荡中”整理,完善自我,行走在健康盼望的道路上,2015,会更好!
2014年12月31日11:35晚
写于美国纽约
2012年2月11日星期六
投行知识普及贴 (转载)
不少网友对投行以及其它金融行业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不过有不少道听途说的传闻并不可信。而且很多帖子对一些概念定义比较混乱,不少人甚至对投行干些什么都不甚清楚。我在这里科普一下,众位大牛不要见笑。这个帖子侧重于介绍金融的一些职业分工,以及简单的职业道路介绍。
整个金融行业大致分为buy side和sell side两大类。sell side做的主要是把各种asset变成各种金融产品,提供给市场。sell side主要指的是通常意义上的投行。投行内部结构也很复杂,按照产品分大致分为fixed income和equity两大类。按照业务分大致分为IBD,sales&trading,equity research,asset management(这部分和buy side性质是类似的)等。IBD是最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靠近的是corporate一边;sales&trading主要进行产品销售和交易,有时候投行会扮演market maker的角色以保持市场
的流通性。
Buyside主要进行的是投资管理的业务,所以也称为IM(investment management)或者AM (asset management),主要由各种机构投资者组成,包括mutualfund,hedge fund,pension fund等等。
就career path来说,很难说谁好谁不好,关键看每个人的特长和个性。IBD适合工作热情高涨,吃苦耐劳的人。sales适合善于人际交往的人。trading适合能承受巨大压力,并且对市场感觉敏锐的人。equity reasearch适合做事踏实的人。一般来说IBD career path比较按部就班,需要熬年头,能熬上去的不仅需要良好的业务能力也需要强健的体魄。trader careerpath风险很大,可能在2年之内就毁了前程,也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平步青云。我知道一个顶尖的trader从associate升到director只用了2年。sell side equity research行业前景有一定问题,因为regulation越来越倾向让research保持独立性以保护投资者。
Buyside总体来说lifestyle比sellside好,收入也超过sellside。不过,进buyside也远远难于进sellside。
注:当今金融产业之庞大和复杂远远超过常人想象,在整个金融产业链上还有着很多细分的行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Hedge fund中文翻译成“对冲基金”,这个翻译是准确的。不过有意思的是,现在主流的hedge fund往往做的不是hedge,相反很多hedgefund对一些市场趋势进行大胆的speculation(中文是投机,贬义词,英语的原意是中性的,是hedge的反义词,表示承担风险而获取超常的收益)。如果把hedge fund和国内的情形联系起来看,更准确的翻译应该是“私募基金”。这个意义上而言国内存在hedgefund已经已经有些年头了,只不过因为法律界定而没有露出水面。现在管理层正在进行私募基金合法化的进程,应该很快就能成为正大光明的一支金融力量。(国内现在往往把PE翻译成“私募基金”是不准确的,下文还有相关论述)
在成熟市场上hedge fund通常是相对于mutual fund而言。其差别是:mutualfund是公开招募,并且公开交易的开放型基金。国内市场上交易的开放型基金大多数属于mutualfund。而hedge fund则大多是私下招募,并且封闭的基金。
在全球金融市场,hedge fund已经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角色。从东南亚金融危机到最近两年的商品期货的超级牛市都可以见到hedgefund的身影。由于hedge fund收益率普遍高于mutualfund,最近几年全球范围的hedge fund都取得了快速的成长。再加上全球性资本过剩,现在几个billion的fund都算很小的。
稍微提一下对冲的概念。对冲是一种控制金融风险的手段。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买了100股股票,然后又担心股票下跌,你就可以再买一个认沽100股的期权(put option)进行对冲。最后无论股票怎么跌,最差的结果就是你以put option的执行价(strike)卖掉手中的股票。
和对冲相关但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是套利(arbitrage)。套利是指把所有相关风险完全对冲掉以后可以获取的无风险收益。比如说中国银行的美元牌价是8,门口黄牛的牌价是7.8,你可以用7.8人民币从黄牛那里换1美元,随后马上拿一美元换给BOC变成8元人民币,毫无风险的赚了0.2元。
就职业而言buy side和sell sidelink最多的是trading desk。双方的人马几乎是对应的。基本上都设有:trading,structure和research几块。一般来说sellside研究力量更为强大,buyside很多基本信息都依靠sell side取得。sell side structure侧重的是如何将金融产品合理定价,而buy side侧重于如何搞出模型更好的预测市场的变化。(本质是一样的)双方的trader做的事情倒是殊途同归。
当投行根据buy side要求设计出金融产品后,双方达成交易。然后投行一般会尽快地通过相关交易对冲产品风险,而buy side这时候一般是“一切尽在掌握”,因为买到手中的产品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而订制的。这时候,双方是合作伙伴关系,大家赚自己的利润。另外有些时候,投行也会take position,这种时候双方都是market player,关系也就变成你死我活的博弈了。
把业务上的link讲完后,职业上的link也就水到渠成了。双方trader作的事情十分接近,互相之间的跳槽也就十分普遍。research而言,投行的比较focus也比较辛苦,所以一般更加愿意往buyside跳,不过buyside本来也不需要很多的research,跳槽并不容易。structure是双方都需要的,虽然侧重不同,但都是通的,互相之间都有跳。
上面说的都是投行的市场一头。回过头说IBD(传统投行业务),更多的是和企业打交道,而不是和市场打交道。反之,buy side都是和市场大交道。所以IBD一般不容易转buy side。
由于国内这些年出现了很多成功风投的案例,大家已经不太陌生,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PE。国内很多地方把PE(private equity)翻译成“私募基金”,这显然是不熟悉金融市场的人“顾名思义”所致。诚如上文所述,私募基金接近于hedge fund的概念(相对于mutual fund)。而PE是一个相对于public equity的概念。我个人将其翻译成“非上市融资”,现在国内比较被认可的翻法是“私人股权融资”。
现在vc/pe是一个很时髦的词,无论在美国还是在国内。在美国火爆的原因是最近几年PE的收益率都明显好过public market,导致PE的规模快速膨胀。在国内火爆的原因就比较复杂了。
其实现在vc/pe差异已经不是十分明显,很多时候人们把VC看成是pe的一种。如果进行划分的话,二者主要区别在于对targetcompany投资阶段的不同。vc主要投资于公司发展早期,从种子阶段到上市前不等。而pe主要投资于有稳定现金流,business model比较成熟的公司。PE最经典的做法是LBO(leverage buyout),核心是将现金充沛而又失去发展动力的上市公司goprivate,通过大财务杠杆使公司有紧迫感,从而为股东提供更大的收益。
喜欢看电影的朋友一定知道《风月俏佳人》,其中理查基尔干的就是PE。片中罗伯茨问他你到底是干嘛的,回答颇为经典:“总而言之我干的就是把一家公司买下来,然后再拆成一块一块卖”。(注:这只是PE做法的一种,并不是全部)
vc/pe是金融市场中最直接和企业打交道的分支。vc做的是整天看business plan(bp),从中找出有前途的bp以及执行团队,随后进行价值评估以及投资。根据公司不同,有些vc会强烈的参与公司经营管理,有些则没有。pe更多的是寻找有前途的被收购公司,并且进行金融改造。vc/pe最终的的目的都是找一个更好的价钱把公司股份卖掉推出,从而进入新的循环。具体操作方法VC/PE在其他很多地方都是不同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一步讨论。
现在可以把金融产业链简单的串一串。在一个企业IPO之前,公司都是private的,这一阶段可以参与融资的就是VC/PE。当企业需要上市,这时投行就参与进来,对公司价值进行精确评估,然后公开招募。这时候,企业自己或者vc/pe提供的股份是原材料,投行将其加工成金融行业认可的“股票”。公开上市前后,buyside就会进行认购。接下来就是二级市场上的各方博弈了。
金融的原始定义是为买足企业发展需要进行的各种融资,因此金融必定有企业和市场两级。企业这级是金融行业的生存之本,市场这级可以看作金融行业发展壮大的动力。投行作用是金融产业链的hub,一端联系着企业,另一端联系着市场。企业这端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说资本主义出现后的几百年都没有太大的变化。而市场这一端则越来越庞大并且趋向虚无。很多衍生金融产品最早的出现是为了满足风险公职的需求,但很快变成一些豪赌的利器。会计师事务所的地位是保证企业(无论private or public)企业原始数据的真实性,从而使其他机构可以对企业价值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如果没有会计师的存在,整个金融行业就会陷入一片混乱。因而会计师有“经济警察”之称。
整体而言,金融业连接企业一端的工作核心更侧重于对于企业价值的评估,金融连接市场一段的工作的核心侧重于市场风险的控制以及对市场方向的判断。因为对技能要求的不同,两端互相转都比较困难。相反,只要在金融产业链的同一端,转行至少都是有逻辑上的可行性的。
整个金融行业大致分为buy side和sell side两大类。sell side做的主要是把各种asset变成各种金融产品,提供给市场。sell side主要指的是通常意义上的投行。投行内部结构也很复杂,按照产品分大致分为fixed income和equity两大类。按照业务分大致分为IBD,sales&trading,equity research,asset management(这部分和buy side性质是类似的)等。IBD是最传统的投资银行业务,靠近的是corporate一边;sales&trading主要进行产品销售和交易,有时候投行会扮演market maker的角色以保持市场
的流通性。
Buyside主要进行的是投资管理的业务,所以也称为IM(investment management)或者AM (asset management),主要由各种机构投资者组成,包括mutualfund,hedge fund,pension fund等等。
就career path来说,很难说谁好谁不好,关键看每个人的特长和个性。IBD适合工作热情高涨,吃苦耐劳的人。sales适合善于人际交往的人。trading适合能承受巨大压力,并且对市场感觉敏锐的人。equity reasearch适合做事踏实的人。一般来说IBD career path比较按部就班,需要熬年头,能熬上去的不仅需要良好的业务能力也需要强健的体魄。trader careerpath风险很大,可能在2年之内就毁了前程,也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平步青云。我知道一个顶尖的trader从associate升到director只用了2年。sell side equity research行业前景有一定问题,因为regulation越来越倾向让research保持独立性以保护投资者。
Buyside总体来说lifestyle比sellside好,收入也超过sellside。不过,进buyside也远远难于进sellside。
注:当今金融产业之庞大和复杂远远超过常人想象,在整个金融产业链上还有着很多细分的行业,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Hedge fund中文翻译成“对冲基金”,这个翻译是准确的。不过有意思的是,现在主流的hedge fund往往做的不是hedge,相反很多hedgefund对一些市场趋势进行大胆的speculation(中文是投机,贬义词,英语的原意是中性的,是hedge的反义词,表示承担风险而获取超常的收益)。如果把hedge fund和国内的情形联系起来看,更准确的翻译应该是“私募基金”。这个意义上而言国内存在hedgefund已经已经有些年头了,只不过因为法律界定而没有露出水面。现在管理层正在进行私募基金合法化的进程,应该很快就能成为正大光明的一支金融力量。(国内现在往往把PE翻译成“私募基金”是不准确的,下文还有相关论述)
在成熟市场上hedge fund通常是相对于mutual fund而言。其差别是:mutualfund是公开招募,并且公开交易的开放型基金。国内市场上交易的开放型基金大多数属于mutualfund。而hedge fund则大多是私下招募,并且封闭的基金。
在全球金融市场,hedge fund已经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角色。从东南亚金融危机到最近两年的商品期货的超级牛市都可以见到hedgefund的身影。由于hedge fund收益率普遍高于mutualfund,最近几年全球范围的hedge fund都取得了快速的成长。再加上全球性资本过剩,现在几个billion的fund都算很小的。
稍微提一下对冲的概念。对冲是一种控制金融风险的手段。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买了100股股票,然后又担心股票下跌,你就可以再买一个认沽100股的期权(put option)进行对冲。最后无论股票怎么跌,最差的结果就是你以put option的执行价(strike)卖掉手中的股票。
和对冲相关但比较容易混淆的概念是套利(arbitrage)。套利是指把所有相关风险完全对冲掉以后可以获取的无风险收益。比如说中国银行的美元牌价是8,门口黄牛的牌价是7.8,你可以用7.8人民币从黄牛那里换1美元,随后马上拿一美元换给BOC变成8元人民币,毫无风险的赚了0.2元。
就职业而言buy side和sell sidelink最多的是trading desk。双方的人马几乎是对应的。基本上都设有:trading,structure和research几块。一般来说sellside研究力量更为强大,buyside很多基本信息都依靠sell side取得。sell side structure侧重的是如何将金融产品合理定价,而buy side侧重于如何搞出模型更好的预测市场的变化。(本质是一样的)双方的trader做的事情倒是殊途同归。
当投行根据buy side要求设计出金融产品后,双方达成交易。然后投行一般会尽快地通过相关交易对冲产品风险,而buy side这时候一般是“一切尽在掌握”,因为买到手中的产品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判断而订制的。这时候,双方是合作伙伴关系,大家赚自己的利润。另外有些时候,投行也会take position,这种时候双方都是market player,关系也就变成你死我活的博弈了。
把业务上的link讲完后,职业上的link也就水到渠成了。双方trader作的事情十分接近,互相之间的跳槽也就十分普遍。research而言,投行的比较focus也比较辛苦,所以一般更加愿意往buyside跳,不过buyside本来也不需要很多的research,跳槽并不容易。structure是双方都需要的,虽然侧重不同,但都是通的,互相之间都有跳。
上面说的都是投行的市场一头。回过头说IBD(传统投行业务),更多的是和企业打交道,而不是和市场打交道。反之,buy side都是和市场大交道。所以IBD一般不容易转buy side。
由于国内这些年出现了很多成功风投的案例,大家已经不太陌生,这里简单的介绍一下PE。国内很多地方把PE(private equity)翻译成“私募基金”,这显然是不熟悉金融市场的人“顾名思义”所致。诚如上文所述,私募基金接近于hedge fund的概念(相对于mutual fund)。而PE是一个相对于public equity的概念。我个人将其翻译成“非上市融资”,现在国内比较被认可的翻法是“私人股权融资”。
现在vc/pe是一个很时髦的词,无论在美国还是在国内。在美国火爆的原因是最近几年PE的收益率都明显好过public market,导致PE的规模快速膨胀。在国内火爆的原因就比较复杂了。
其实现在vc/pe差异已经不是十分明显,很多时候人们把VC看成是pe的一种。如果进行划分的话,二者主要区别在于对targetcompany投资阶段的不同。vc主要投资于公司发展早期,从种子阶段到上市前不等。而pe主要投资于有稳定现金流,business model比较成熟的公司。PE最经典的做法是LBO(leverage buyout),核心是将现金充沛而又失去发展动力的上市公司goprivate,通过大财务杠杆使公司有紧迫感,从而为股东提供更大的收益。
喜欢看电影的朋友一定知道《风月俏佳人》,其中理查基尔干的就是PE。片中罗伯茨问他你到底是干嘛的,回答颇为经典:“总而言之我干的就是把一家公司买下来,然后再拆成一块一块卖”。(注:这只是PE做法的一种,并不是全部)
vc/pe是金融市场中最直接和企业打交道的分支。vc做的是整天看business plan(bp),从中找出有前途的bp以及执行团队,随后进行价值评估以及投资。根据公司不同,有些vc会强烈的参与公司经营管理,有些则没有。pe更多的是寻找有前途的被收购公司,并且进行金融改造。vc/pe最终的的目的都是找一个更好的价钱把公司股份卖掉推出,从而进入新的循环。具体操作方法VC/PE在其他很多地方都是不同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进一步讨论。
现在可以把金融产业链简单的串一串。在一个企业IPO之前,公司都是private的,这一阶段可以参与融资的就是VC/PE。当企业需要上市,这时投行就参与进来,对公司价值进行精确评估,然后公开招募。这时候,企业自己或者vc/pe提供的股份是原材料,投行将其加工成金融行业认可的“股票”。公开上市前后,buyside就会进行认购。接下来就是二级市场上的各方博弈了。
金融的原始定义是为买足企业发展需要进行的各种融资,因此金融必定有企业和市场两级。企业这级是金融行业的生存之本,市场这级可以看作金融行业发展壮大的动力。投行作用是金融产业链的hub,一端联系着企业,另一端联系着市场。企业这端是实实在在的,可以说资本主义出现后的几百年都没有太大的变化。而市场这一端则越来越庞大并且趋向虚无。很多衍生金融产品最早的出现是为了满足风险公职的需求,但很快变成一些豪赌的利器。会计师事务所的地位是保证企业(无论private or public)企业原始数据的真实性,从而使其他机构可以对企业价值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如果没有会计师的存在,整个金融行业就会陷入一片混乱。因而会计师有“经济警察”之称。
整体而言,金融业连接企业一端的工作核心更侧重于对于企业价值的评估,金融连接市场一段的工作的核心侧重于市场风险的控制以及对市场方向的判断。因为对技能要求的不同,两端互相转都比较困难。相反,只要在金融产业链的同一端,转行至少都是有逻辑上的可行性的。
订阅:
博文 (Atom)
美国交通罚单解密
以下经验都基于本人在纽约市的经验而谈,如有出入,敬请谅解并另行考证。 在美国纽约生活了十年,开车到现在也差不多有7年的时间了。相信每个人的驾车史,特别是对于刚来美国的新移民,总难免受到交通罚单的困恼。 之前我也有提到过罚单的 博文 ,这次主要是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给大家分享...
-
以下经验都基于本人在纽约市的经验而谈,如有出入,敬请谅解并另行考证。 在美国纽约生活了十年,开车到现在也差不多有7年的时间了。相信每个人的驾车史,特别是对于刚来美国的新移民,总难免受到交通罚单的困恼。 之前我也有提到过罚单的 博文 ,这次主要是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给大家分享...
-
最近交通安全周,警察抓违规开罚单的紧,老婆昨天 local 超速被抓, 203 刀的罚款 +4 个点;阿哥长岛 495 高速被抓,更是连开 7 张罚单。很多华人初在美国开车,难免因为语言或是交规知识匮乏,大受罚单苦恼。还记得自己刚拿车子的第一天,还没开出去几迈,就因为违规停车被...
-
http://en.wikipedia.org/wiki/Trie Unlike most other algorithms, tries have the peculiar feature that the time to insert, or to delete or...